曾被旁人笑為﹁大馬鹿﹂(日文大傻瓜),只因29歲遭遇海難,從此發願要為公眾盡心、社會出力。提起﹁和家盃﹂,台灣排球界顯少人不知,如今創辦人王和家想把這橫跨半世紀的比賽擴大為中日盛事。
1956年,20、30元就可在高雄買一坪地,不過當年首屆的和家盃排球賽,經費就用掉3000元,足足可買下100坪土地。80歲的王和家想起這段往事仍很難忘,他被譏為傻瓜、球痴、排球痟,不過這股傻勁他卻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由最開始的獨資,和家盃排球賽21屆起才接受各方捐款。比賽隊伍則從原來的10多隊,在47屆達到高峰,有168隊參加,期間裁培不少排球好手。1992年,日本茨城縣土浦市媽媽排球隊來訪,更是一大突破,首次由本土跨向海外交流。
去年和家盃發行50屆紀念特刊、高市瑞祥國小老師鄭雪珠撰寫的碩士論文﹁高雄市和家盃排球賽發展之研究﹂也在年底完成。被喻為體育界﹁一級古蹟﹂的王和家說,從沒想過自身成就,辦比賽為的是讓漁民、愛排球的人眼界更寬闊。
話雖如此,但王和家以一介漁夫,不僅多次被高雄市政府、中華民國體育協進會表揚,還曾獲頒為模範漁民、好人好事代表及模範漁民等,更曾於1980年及2002年,以非教職身分,兩度破例入選為﹁教育芬芳錄﹂。
而在所有光環背後,走進王和家的住處,凌亂的斗室裡,盡是不起眼的紙堆,連牆壁也都是泛黃的文件。但仔細翻閱,字裡行間密密麻麻、工工整整,有每筆捐款,有對朋友的感謝、與日人的魚雁往返,全都是他親手書寫、黏貼。
王和家說:﹁邀請日本人比賽哪有那麼簡單,不是寫封信他們就會來台。﹂他將歷年台灣媒體有關和家盃的報導剪貼下來,還自己翻譯成日文在旁註解,看來粗糙的集結成冊,卻附有目錄、頁數、圖片,細心的程度表露無遺。
前日本排球協會常務理事勝部景明稱讚王和家是﹁排球的偉大指導者﹂,而王和家最大的願望也就是促成日本全國的媽媽排球隊均能來台參加中日友誼賽,他說這不僅是國際體壇交流,也能帶動台灣觀光,讓高雄的美讓所有人知道。
1944年在新竹外海因颱風差點成了海龍王女婿,王和家發願要回饋社會,而這一還就是50年。他曾被笑漁夫手粗,發奮練字,現在筆勁勻整,自認寫書法有75分、寫日文有80分;但半世紀的和家盃,所有人相信,他肯定超過滿分。(原文2006/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