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珈的起源
在數千年前,在很久以前印度,高僧們為追求進入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經常僻居原始森林,靜坐冥想。
在長時間單純生活之後,高僧們從觀察生物中體悟了不少大自然法則,再從生物的生存法則,驗證到人的身上,
逐步地去感應身體內部的微妙變化,於是人類懂得了和自己的身體對話,從而知道探索自己的身體,
開始進行健康的維護和調理,以及對疾病創痛的醫治本能。幾千年的鑽研歸納下來,
逐步衍化出一套理論完整、確切實用的養身健身體系這就是瑜伽。
考古學家曾在印度河流域發掘到一件保存完好的陶器,上面描畫著瑜伽人物做冥想時的形態,
這件陶器距今至少已有五千年的歷史了,可見瑜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年代。
再簡單一點來說,瑜伽是生理上的動態運動及心靈上的練習,也是應用在每天的生活哲學。
瑜伽的最終目標就是能控制自己,能駕御肉身感官,以及能馴服似乎永無休止的內心。
感官的集中點就是心意,能夠駕御心意,即代表能夠駕御感官;通過把感官、身體與有意識的呼吸相配合來實現對身體的控制。
這些技巧不但對肌肉和骨骼的鍛煉有益,也能強化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功能,
通過激發人體潛在能量來促進身體健康。
人體的神經系統、內分泌腺體和主要器官的狀況決定著一個人的健康程度。
有規律的瑜伽練習有助於消除心理緊張,以及由於疏忽身體健康或提早衰老而造成的體能下降。
因此練習瑜伽能保持活力,令思路清晰。
現代生活節奏快,競爭激烈,壓力較大。當然,適度的壓力也是必要的,
因為壓力可以激發興趣,振奮精神,使人精力充沛。
但是,如果這種壓力超過我們所能承受的限度,身體就會感到緊張不適,
自我免疫力下降,體力不支,有時還包括心理上的挫敗感、肌肉緊張(可導致脊椎疼痛)、疲累不堪、呼吸短促甚至神誌不清等。
瑜伽包含伸展、力量、耐力和強化心肺功能的練習,促進身體健康,
有協調整個機體的功能,學習如何使身體健康運作的同時也增加了身體的活力。
此外,培養心靈和諧和情感穩定的狀態也引導你改善自身的生理、感情、心理和精神狀態,使身體協調平衡,保持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