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本帖最後由 imuya 於 2010-7-21 16:54 編輯 [/i]
【文/高雄畫刊】
「有球場了!!!!」,4月初的一個上午,鳳林國小舉行了足球場暨綜合運動場啟用歡慶典禮,對地方上的孩子來說,這是最棒的禮物了。足球運動在高雄市小港大林蒲地區深受歡迎,區內的國中小學生也以足球運動見長,獲得不少獎項,但卻始終苦無標準球場可以使用,因此,鳳林國小足球場的完工,讓今(2010)年的春末夏初成為當地人最難忘的季節。 除了小港大林蒲地區有熊熊的足球火,在高雄北端的後勁地區,也有後勁國小足球隊其歷經30年的球場馳騁。目前共有100名足球員,在辛苦的訓練之下,前年及去年分別拿下丹麥提佛利盃、英國利物浦盃國際賽的冠軍,今年又再度拿下全國少年盃冠軍,取得台灣代表權,將在今年7月初前往美國佛羅里達參加國際比賽。 足球為孩子點燃了希望的火光。第十九屆世界盃足球賽6月11日在南非開賽,球星們在世界賽場上勇猛奮戰的身影,將是他們追逐的夢想。但夢想其實不必遠至南非才能探尋,在高雄,我們就可以看到最熱血、最澎湃的力量。本期封面故事將為讀者介紹屬於高雄孩子的足球夢想。
找回失落的光榮 鳳林國小足球再起
沿著沿海路南行,穿越工廠林立的小港臨海工業區,來到高雄市的西南邊陲「大林蒲」,鳳林國小就位在這個平常市民罕至的地區。約訪時,校長略帶歉意地表示:學生正在月考期間,球隊暫停練球,所以沒辦法讓我們拍到小朋友練球的畫面。為了在期限內完成採訪和撰稿任務,我們只好先請校長和教練來談談球隊的故事。 踏入校長室那一刻,卻發現出席的人不只有校長和教練,好幾個人坐成一圈,經過校長介紹,才知道原來這些人都是為鳳林國小足球隊付出很多心力的人士,包括當地里長、前家長會長、後援會會長、志工團成員、學校的體衛組長、以及學務主任等等,他們出錢、出力、出時間,一心只希望鳳林國小足球隊能重振聲名,讓地方的傳統再度發光。 當地鳳森里里長陳清水說,由於大林蒲地區地處偏遠,孩子們比較沒有什麼娛樂,但住在海邊的這群孩子體力旺盛,所以就讓他們開始踢球。陳里長說,鳳林國小足球隊的歷史可以至少回溯到20多年前,那時鳳林國小足球隊的實力非常堅強,經常拿到全國比賽的冠軍,也曾在國際比賽中揚威,台灣的甲組足球隊的球員大多出身鳳林國小足球隊。
因球場而沉寂 因球場而重生
當時球隊都在大林蒲填海造陸區的土地旁邊練球,但是隨著大林蒲公共道路闢設工程的啟動,孩子們用來奔跑、盤腿、頂球、踢球的場地,最後被來來去去的工程車取代。失去練習場地,加上教練師資的不穩定,鳳林國小的足球隊也因此漸漸失去重心,沉寂了十幾年。 不過,小港大林蒲地區深厚的足球傳統,並沒有因此中斷,居民們對足球的熱愛也從未消退。雖然缺乏訓練有素的隊伍,鳳林國小每年仍然派出足球隊去參加全市國小足球比賽。一年多前,地方人士眼見大林蒲地區人口逐漸外移,亟思發揮地方特色,決定要好好發揮傳統的足球運動,吸引對足球有興趣的孩子與家長來到鳳林,因此開始集結地方的力量,希望能重振鳳林國小足球風氣與大林蒲地區的光榮。
省下酒錢捐助球隊 地方人士出錢出力
這個決定獲得曾經在後勁國小擔任總務主任,參與過後勁國小足球隊發展的現任鳳林國小黃文瑞校長大力支持下,由陳清水里長居中穿針引線、幫球隊找資源。由於球場是鳳林國小的痛,因此,黃校長和陳里長率先向市府爭取設立標準足球場,經市府編列1100萬元預算完成闢建,今已如願啟用;練球需要教練,因此找到了出身大林蒲地區、曾擔任國手、在台電任職的張建成擔任教練,由於張教練當時在興達火力發電廠上班,陳里長還特別請託台電公司將其調回大林廠,讓他在下班後能就近來學校指導球員練球。張建成教練出於本身對足球的熱忱、以及回饋鄉里的心情,每天義務指導小朋友,直到天黑。
教練有了,但孩子們練球會餓、體力會流失、需要營養品的補給,球隊需要球鞋、練習球、隊服、到外地參加比賽時需要交通運輸工具等經費開銷相當大,地方人士只好出面募款,並成立「足球發展基金會專戶」,讓球隊能得到長久性的經費支持。陳清水開玩笑地說:「本來晚上要喝兩瓶的,為了球隊,今天喝一瓶就好!」,「省下一瓶酒的酒錢捐給足球隊」或許是玩笑話,但也因此看得出鳳林地區人士對足球隊的付出早已和其他習慣一樣,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