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奧運 再寫羽球傳奇

經過多年努力,我終於來到年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殿堂了,倘若能夠站上頒獎台,要感謝一路無怨無悔陪伴我的父親、教練和摯友們!

小時候經常看到父親和朋友們在球場上揮汗打球的快樂模樣,這個景象如今歷歷在目。父親犧牲休假時間,載著我離開家鄉走遍全台參加比賽,那段時間真的好苦,尤其是看到同學們放假時都可以和家人出門旅遊,而我只能在球館「串門子」。

當時我每天都和叔叔、伯伯對打,現在想起來受益匪淺,他們幫助我磨練不少同年齡層無法學習到的技巧。十二歲晉升到甲組,成為國內最年輕甲組選手,不少人稱讚我,認為我前途光明,讓父親感到相當驕傲,但父親告誡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妳就像是準備征服一座高山的登山者,現在才來到登山口,挑戰正要開始。」

辛苦是有代價的,2009年第一次打國際賽(越南公開賽)就獲得亞軍;緊接著又在亞青賽和東亞運拿到銀牌與銅牌,不過,最開心的是2011年擊敗中國名將盧蘭和汪鑫,尤其是汪鑫當時的世界排名高居第二,加上在美國公開賽奪得生涯第一個冠軍,我的自信心增強了不少。

父親告訴我,這是好的開始,但千萬不能因此而自滿,反而要以更謙虛的心改進缺失。

父親的諄諄教誨與提醒,我都記在腦海裡不敢忘記,在碰到挫折和無助的時候,這些話語成為我重新站起來的力量。

此外,還要感謝曾經指導過我的教練們,沒有他們,我的球技不會更成熟,心理素質和實力也就不會成長。過去會很在意輸贏,也怕失敗,但,教練跟我說,沒有人天生就是贏家,比賽總是會有勝負,如何在比賽過程中學習到經驗才是重點。

至於和我在高雄左營國家訓練中心一起集訓的兩位好友,雖然大家專攻項目不同,然而,課業輔導有你們陪伴,彼此間又能說出心裡的話,這種不孤單的感覺真好。

運動員這條路不容易走,幸好有父親、教練與好朋友的支持,我才能來到奧運賽場上,接下來,擊敗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球后將是我的終極目標, 期許有朝一日能實現夢想!

戴資穎

戴資穎小檔案
1994年生,台灣女子羽球選手,年僅15歲即進軍國際賽事,曾獲亞青錦標賽銀牌、東亞運銅牌,2011年以16歲又6月之齡贏得台灣羽球排名賽,又拿下美國公開賽冠軍,是台灣羽球史上最年輕的「球后」,有「天才少女」的稱號。現階段世界排名20(以今年7月21日BWF公布名次為準),是台灣極有希望於2016年奧運奪牌的選手。

(戴資穎口述, 記者黃邱倫整理)
摘自中國時報。台灣潛力100─名人的一封信。1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