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城市棒球隊明年衝達10隊,呼籲從甲組成棒「分家」的聲浪逐漸高漲,考量企業贊助曝光度、完整賽季、更多比賽和媒體能見度,建議不妨架構從11月到隔年3、4月的「冬季聯盟」。

 台灣業餘棒球賽長期以來缺乏外界關注,卡在中職賽季更難有曝光機會,曾有社會、城市和大學隊總教練私下討論「能否各隊出資10萬元增取比賽電視轉播?」更有球隊總教練說:「過去一向是練3個月、打1周,已不想老是在『等比賽』。」以現有社會隊的質與量,已有能力「獨立」規畫社會隊聯賽。

 行政院體委會希望社會城市隊每年能打到60場比賽,但協會盃、盟主賽都採單淘汰,少者1場打包,多者打到3、4場,平均換算每隊1年僅約出賽40場,與目標仍有一段差距。

 目前替代役已回歸國訓由棒協主導,國訓隊菁英匯集深具競爭力,成軍2年多的城市隊整合越來越好,連老牌勁旅合庫和台電隊都不諱言:「每場都是五五波,比賽場場刺激好看。」

 「社會隊球員沒有課業問題,較能配合比賽,如果冬季聯盟10支球隊打4循環,每隊可打36場。」台電總教練陳哲祥和合庫總教練許順益都表示,例行賽結束後可以再打總冠軍賽,藉以吸引媒體目光,提高企業廣告效果,讓所有贊助企業更捨得投資。

 中華棒協祕書長林宗成認為,其實社會隊聯賽的構想已醞釀多時,曾建議各縣市隊編製隊歌、吉祥物,惟至今只有新北市有隻「黑熊」,還長年鎖在倉庫裡,比賽時未動員,嗅不到城市行銷的氣息,城市隊要行銷包裝,關鍵就在更多人力、物力的灌注。

 明年起社會城市隊比賽略有變化,城市對抗賽轉變為「夏季城市對抗賽」,冬季城市巡迴賽化身為「冬季城市對抗賽」,比賽時間和場數都會拉長,雖與社會隊期待的「完整賽季」仍有落差,但已算跨出了第1步。

中國時報2011.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