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歷史現場計畫」是文化資產治理的新公民運動,目的是要連結與再現土地和人民的歷史記憶。高雄市政府以「見城」、「興濱」兩大計畫向文化爭取到高達27億總經費,是歷年罕見大手筆的文化資產保存活化案,更成為文化部向各縣市輔導解說的示範計畫,將能持續深化高雄文化底蘊,翻轉高雄城市印象。

其中從現代城市起源的歷史特質提出興濱計畫,規劃以8年時間,投入逾7億元,從「山、港、鐵、町」4大主軸,逐步再造哈瑪星歷史場域等不同層次的城市空間變化,藉此再造哈瑪星榮景。

計畫推動不到1年的時間,已逐漸展現具體成果,在「町-老屋修繕保存」已進行許多工作,包含將濱海一路昭和時期的五連棟紅磚老屋整建為「興濱工作站」及戰後時期登山街35號現代主義老屋改造為「哈瑪星再生基地」,做為推廣與傳承哈瑪星文史的基地;位於昔日金融第一街的貿易商大樓及舊三和銀行已啟動修復活化,且尚有多棟老屋正在整修中。

「鐵-鐵道紋理保存」的部分,高雄港站北號誌樓,是全台灣唯一僅存,保留完整聯動裝置的機械式號誌樓,也積極辦理運轉機能調查,為已保留下來的哈瑪星鐵道園區規劃未來動態復駛的可能。

在「港-打狗英國領事館外灘歷史空間再現」,9月初啟動了一港口安檢所改善及景觀作業,再現哨船頭水岸歷史廊帶,一旁的雄鎮北門古蹟修復亦是興濱計畫重現海防要塞風貌的重點工作項目之一。

在「山-親山計畫」中,首先完工啟用的登山街60巷歷史場域,這也是文化部補助全台各縣市「再造歷史現場計畫」中,第1個實踐的歷史場域。